第七百六十四章 发射!_走进不科学
笔趣阁 > 走进不科学 > 第七百六十四章 发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百六十四章 发射!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

  提起陇右这个地方,很多饶第一印象多半都会是“大西北”。

  如果再给被提问者一些思考时间,不少人则大多会想到两个词:

  陇右不大,创造神话....错了错了,是陇右的兰州拉面,以及陇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但就像兰州其实没有拉面只有牛肉面一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严格来也并不属于陇右。

  事实上。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确的位置不在陇右的Jq市,而是位于内蒙。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处在陇右省Jq市金塔县与内蒙阿拉善盟下属的EJNq交界处,地理位置上属于内蒙古EJNq的东风镇。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起来有些复杂,一来是历史归属问题。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在的EJNq的行政区划颇为“曲折”,早在民国时期,EJNq一直是由当时的宁夏管辖。

  解放后,EJNq被划入了陇右省下的酒泉专署管辖。

  几年之后,EJNq又被划归到新中国的宁夏省直辖。

  到了八年前,整个宁夏被并入了陇右省,EJNq自然又回到陇右,先后被张掖和酒泉专署管辖。

  在于航基地取名一般需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相比之下,酒泉的历史地位无疑比EJNq更具优势。

  接着在六年前。

  宁夏回族自治区准备设立之时,EJNq因其在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与内蒙有着密切联系,便又被划归给了内蒙管辖

  它就像一颗三维弹球,在几个地方来回转悠。

  同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核心发射场虽然位于EJNq,但大部分的物资供给都是由酒泉提供的,可以是Jq市支撑起了整个航中心的发展与运营。

  另外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些国家的导弹与航基地名称是与真实地址有出入的,主要是为了迷惑敌对国家。

  因此在几经商讨后,兔子们才决定将这出航发射基地取名为酒泉发射基地。

  所以作为我国最早的军事禁区性质的导弹试验基地和航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命名也有这一方面的考虑。

  包括之后的龙城卫星发射中心,位置也不在龙城,而是在晋省忻州的岢岚县。

  当然了。

  当初为了建设基地,阿拉善盟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所以为了补偿阿拉善盟,整个发射中心的税收都交给了阿拉善盟。

  两年前的11月5日。

  兔子们制造的第一代地对地导弹1059...也就是东风一号发射成功,因此酒泉卫星基地也有了另一个称呼,叫做

  东风航城。

  如今的酒泉航发射中心只有一个北部发射场区,为早期长征一号、长征二号、东风系列火箭发射使用。

  北部发射场区主要由2号阵地、3号阵地、7号技术中心等组成,2号阵地有5020和138两个航发射工位,两个工位距离不远,有轨道相连,共用一个勤务塔。

  此时此刻。

  酒泉发射基地的发射现场。

  这块官方明面称谓为‘2号发射工位’、实际上就是一块荒芜空地的区域中心,正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发射架。

  发射架连同支架的高度大概有三十米左右,整体为黄灰色的合金结构,其上收缩着大量的钢铁支架,犹如手臂搬紧紧地环绕住了内部的一根白色圆柱体火箭。

  远看仿佛一个顶立地的巨人,人们只能抬头仰望它的尊荣。

  发射架的周围则正站立着许多头戴安全帽的技术人员,有些开着叉车在清退杂物,有些则在发射架周边忙碌着什么。

  整个发射现场的气氛凝重中带着一丝灼热,不少人正一次又一次的检查着自己负责的环节,久久不知疲倦。

  “呼......”

  发射架的右侧回转平台上,一位发型稀疏、法令纹明显的老头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转身对一旁的钱五师道:

  “老钱,外钢框架结构应该没有....不,是肯定没有问题了。”

  看着手上拿着一把钢钳拧了设备足足有两分钟的好友,钱五师忍不住出声反问道:

  “梁师傅,那现在算是都检查好了吧?”

  被钱五师称作梁师傅的老头绷着脸嗯了一声:

  “嗯,差不多了。”

  钱五师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位老头虽然喜欢别人喊他梁师傅,但实际上并不是一位钳工或者其他工种的技术工人,而是国内顶尖的火箭技术专家。

  他的名字叫做梁守盘,早年在麻省理工读的硕士,和钱五师在海对面的时候就相熟了。

  两年前华夏实验成功的“东风一号”导弹,便是由梁守盘担任总设计师研发出来的成果。

  东风一号导弹的母版是毛熊的p-2导弹,仿制型号之所以定为“1059”,便是指要在1959年10月,新华夏成立十周年之际完成仿制工作。

  而正当研究任务进入决战阶段时,毛熊单方面撕毁协议,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援华专家分批撤离回国,带走了全部教案和技术资料,并留下了一句话:

  【华夏的液氧杂质太多,你们如果用华夏的液氧来发射,不成功我们不负责任。】

  要知道。

  东风一号导弹飞行的动力是液体推进剂,没有液氧推进剂,导弹就成了一堆废铁。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梁守盘决定采用国产液氧,并立下了军令状,表示他对发射结果负全部责任——他认为毛熊专家中国的液氧不行,是因为错把资料上杂质的气态容积当成了液态容积,导致结果相差了一千倍。

  至于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两年前的11月5日9时02分,一道白焰划过际,华夏从此有了自己的导弹。

  这件事后来还有一个彩蛋,就是臻在庆功宴上曾经和梁守盘笑谈,当时就算试射失败了,国家也不会杀你的头,这颗头还要等着为国家立功呢。

  不过就和陆光达是一个很容易感赡人一样,梁守盘的性格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大心脏——他是一个很容易紧张的人。

  用后世的话来,就是一个略带悲观主义的科学家。

  尽管他负责的项目从未出过差池,敢在领导人面前欠下生死状,但每到实验快开始的时候,他都会紧张到手脚出汗,必须要亲自去检查一遍设备才会好转些许。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k.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