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上教大王,下训百官,不服忍着!赵王托孤!_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笔趣阁 >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 第489章 上教大王,下训百官,不服忍着!赵王托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9章 上教大王,下训百官,不服忍着!赵王托孤!

  大殿之内响起一阵遗憾的轻叹。

  纵观多年战事,此战乃是最有机会重创秦国的良机,也是最有可能阻滞秦国疯狂扩张的一战。

  倘若嬴成蟜不曾从齐国借得十万大军、迅速抵近邯郸城下。

  倘若嬴政不曾明命天下传位与嬴成蟜,让嬴政和嬴成蟜任何一人的战死都不会动摇秦国大统。

  战局必不会如此艰难!

  即便嬴成蟜严格、完全的按照嬴政的命令,千里驰援咸阳城,让咸阳城免于沦陷。

  李牧也至少可以全取河东郡、上党郡、太原郡、雁门郡这四处秦国经营许久的疆域,重创秦国!

  只可惜,现实没有如果。

  胜负只在一念间!

  群臣不得不怀揣着满心不甘的肃然拱手:“大王英明!”

  然而毛遂却面露难色:“启禀大王!”

  “若秦长安君果真有心大位,秦长安君很可能不会接受和谈、拖延和谈。”

  “甚至可能不吝于以极端方式避免和谈!”

  赵王偃眸光一凝:“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乃是天下惯例。”

  “他秦长安君难道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杀毛大夫乎!”

  毛遂坦然道:“秦长安君此人虽为君子,但却自幼备受溺爱,无规无矩。”

  “且秦长安君已颇有声望,些许污名不会影响其继位登基。”

  “臣以为,若是秦长安君果真有意大位,他定会斩臣!”

  “以此令得我大赵与秦国之间再无转圜余地,此战唯有以一方灭国才能结束。”

  “如此,秦长安君继位之路便畅通无阻!”

  “臣能出使顺利、和谈成功的唯一可能,就是秦长安君虽然口中言说急于登基继位,但实则口是心非,仍在力保秦王安危!”

  “但后者的可能,微乎其微!”

  曾经的毛遂在平原君没有选择他的情况下为了前途和上进顶着其他门客异样的目光自荐追随,贡献出了‘毛遂自荐’这个成语。

  而今的嬴成蟜只需要拒绝和谈就可以静待继位登基。

  上进的毛遂和赵王偃一样,根本无法想象嬴成蟜会拒绝这唾手可得的王位。

  所以毛遂也不得不做出最坏的打算!

  赵王偃自嘲一笑:“原是寡人不愿和谈。”

  “而今寡人甘愿和谈了,却还得看秦长安君的脸色?!”

  为了换掉嬴政的命,赵王偃甚至不吝于与嬴政同归于尽!

  可为了国家,赵王偃不得不对自己昔日的仇人俯首低头求和,这已让赵王偃感受到了奇耻大辱!

  结果现在,就算他俯首低头求和了,能否求和成功还得看嬴政弟弟的脸色?!

  赵王偃一时间不知道是该嗤嘲嬴政也有个一心想让他死的弟弟。

  还是愤怒于他所蒙受的困境!

  毛遂轻声一叹:“今我大赵势弱,拜请大王隐忍!”

  “臣会竭尽全力游说秦长安君。”

  “若臣死,请大王切莫动怒,更莫要因此而与秦死战,当立刻再派使臣继续游说。”

  “秦长安君可杀一使,可杀二使,但若接二连三的杀死使臣,必会令秦人以为此人乃是薄情寡义、无礼无德之人,不值得追随。”

  “定会有人悄然回禀秦王,令得秦王改换心思,强令秦长安君接受和谈!”

  赵王偃冷声低喝:“我大赵岂能接连派出使者任由秦长安君羞辱屠杀!”

  “与其令我大赵受辱,寡人不吝死战!”

  毛遂还想再劝,触龙却已出列而呼:“大王所言甚是!”

  “主辱,则臣死!”

  “大王待臣等如手足,臣等如何能坐视大王受此辱!”

  毛遂急了。

  什么话?

  你这是什么话?

  是我想让大王受辱吗?

  但这就是现在最稳妥的方法!

  触龙没给毛遂说话的机会,朗声道:“臣自请三千精兵,杀出重围,传王令与武安君,令武安君即刻放弃攻城、回援邯郸。”

  “如此,则邯郸之困自解!”

  毛遂大惊,赶忙拱手:“大王,城外秦军何其多也!”

  “派兵突围实在是死路一条!”

  “且一旦我大赵派兵突围,秦长安君甚至无须再杀使臣,便完全可以用我大赵战意不休的理由接连驳回我大赵的求和!”

  “我大赵再想求和便难矣!”

  触龙坚定的说:“将和平寄托于敌国身上,何其天真!”

  “和谈虽显于唇舌,却存于剑锋!”

  “和平只能通过将士们的剑来争取!”

  毛遂和触龙争论不休,赵王偃皱眉思虑。

  触龙提出的策略更加刚硬,一旦失败万事皆休。

  毛遂提出的策略虽然看似是在用人命往里填,但终究没有离开游说和谈这个范畴,也更稳妥,即便失败一次,也还可以再尝试两次三次无数次。

  换做燕王喜,他必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毛遂的谏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k.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