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买二手船_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笔趣阁 > 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 第四十四章 买二手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四章 买二手船

  回到担担岛的第二天。

  镇上信用社那边的人就来人了。

  只是简单来走个流程。

  确定李多鱼有没有那三十亩海带养殖筏后,一起拍了个合影。

  考察就结束了。

  而第三天。

  李多鱼就拿到了一本小小的活期储蓄存折,直接晋升为当下很牛逼的“万元户”。

  至于李多鱼贷款这件事。

  李家三个男人全都缄口不谈,把消息给压得死死的,甚至连他娘陈慧英都没让她知道。

  周晓英还大着肚子。

  李多鱼也不想让她承受贷款的压力,不然压力大了,对肚子里的孩子不好。

  这两天看他老爹连饭都吃不下。

  李多鱼都有点后悔,让他爹跟自己一起去贷款了。

  如果他爹不知道贷款这事的话。

  压力也就不会那么大。

  现在每天除了敲海蛎子外,剩下的时间,都在帮他到处打听船的事情。

  现在资金到位了。

  除了贷款下来的一万,李多鱼自己还剩个八百多左右。

  他打算在这段时间。

  把海上的渔排搞出来,也就是那种固定在海上的浮动房子,这东西在担担岛虽然少见。

  但在他们县却有个没有陆地的渔村,下旗村,整個村是建在海上的,由竹筏、渔排和渔船连接起来,吃喝拉撒都在上面。

  而在在古代。

  这些渔民被人叫做疍民。

  由于受到陆地居民和官府的歧视,疍家人的小孩不能在陆地上的学堂读书。

  长大后也不能与陆地上的人通婚,甚至不让他们穿鞋,不能在陆上建房,一年四季只能在水上飘着。

  到了民国年代。

  疍民的地位才有所改善,可以到岸边搭建一些茅草屋,小木屋。

  可由于常年被歧视。

  大多疍民还是更喜欢在水上飘着,且还弄出了不少渔排,可以将那些捕获到的海鱼,放在渔排中的网兜里暂养。

  而李多鱼想搞渔排和小浮房,就是为了方便管理海带。

  三十亩海带说多不多,

  说少也不少。

  一旦管理起来,还是很累人的。

  要是有个固定在海上的房子。

  干活干累了,饿了,或者突然来个暴雨,也有个地方躲一下和做饭。

  而固定海上小房子的木桩,在上次打桩时,就被李多鱼提前打下去了,现在他还缺一些材料,那就是担担岛没有的毛竹。

  说起来,毛竹对沿海养殖户还真是个宝。

  可以用来打海带桩,

  可以用来做渔排,

  可以搭建竹屋,

  还可以打在滩涂上,用来晒紫菜和海带。

  可这玩意内地的山上一大堆。

  李多鱼甚至很清楚,廉江县附近的顾山,山上的毛竹一大片,一根毛竹的价格甚至都没五分钱。

  可偏偏这东西,

  在靠海的地方种不活。

  海边渔民想要买毛竹的话,就得到山上去采购。

  可毛竹便宜是便宜。

  但运输成本极高。

  不单要货车雇一辆货车,从山里把毛竹拉到码头,还得雇一艘渔船将码头的渔船拉回海岛。

  而在这个年代,运输成本加起来,恐怕是毛竹自身价值的十倍。

  就当李多鱼打算找个时间去顾山买毛竹时,耳旁传来了他爹开心的声音。

  “多鱼,我给你找到一艘好船了。”

  李多鱼发现他爹,一边说话,一边喘着大气,额头上全是汗珠,看这情况,应该是跑回来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k.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